可降解塑料的競爭力分析
2020-12-21 來源:中宇資訊
今年初國家提出了新版的“禁塑令”,隨后各省級政策陸續出臺。以廣東為例,8月21日,廣東省發改委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意見》提出,到今年底,廣東全省范圍內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廣州、深圳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廣東全省快遞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從今年的國家限塑令政策看,與前幾年的限塑令相比,這是大規模的從源頭上禁限塑料制品。隨著限塑政策的不斷加碼,塑料行業將面臨一次蛻變,可降解塑料將陸續替代傳統塑料,有消息稱,未來5年,在禁塑令的推動下,我國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到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有望達到130萬噸。那么綠色環保的可降解塑料在行業發展中將會遇到哪些問題?
下面我們用SWOT分析法來簡單分析一下可降解塑料在行業發展中的競爭力。
優勢:可降解塑料通過優化選擇生產原料和制作工藝,在數天或幾個月的日曬雨淋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能逐步分解成碎片,最終全部降解。解決了傳統塑料不可回收、無法降解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
劣勢:在可降解的條件下容易降解。這決定它的使用范圍較一般塑料使用范圍小,而且存放條件要求相對于一般塑料要求更苛刻,在技術不成熟時某些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壽命低且在使用時間較久時易污染內容物等。此外做出來的產品其性能和外觀沒有傳統的PE、PP做出來的好,在生產成本方面遠遠高于傳統塑料。
機會:2018年國內可降解塑料產能達到45萬噸,產量為13.5萬噸,產能利用率僅為30%,相對于國內塑料產量1.08億噸,國內可降解塑料占比僅為0.13%,推廣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今年年初,我國“禁塑令”出臺。政策由“限塑”向“禁塑”升級,目標在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國家政策的出臺以及大力扶持將為可降解塑料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間。
威脅:盡管國家意志大力推廣可降解塑料產品,但可降解塑料在市場上仍不多見,市場占有率低。這主要是國內可降解塑料技術還不太成熟,大部分成果處于推廣示范階段,許多從事可降解塑料的公司企業停產倒閉,大規模生產的階段還未到來;另外國內缺乏相應的標準,造成有些廠家生產出的可降解塑料質量不穩定,阻礙了可降解產品的推廣以及新技術的開發。除此之外,可降解塑料制品價格較傳統塑料高,為一些使用塑料制品的商家提供竊機,也給假冒偽劣留有生存空間。
總體而言,可降解塑料能減少白色污染,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此高效的降解塑料的研發已成為塑料工業界、包裝工業界及環保界的重要發展戰略,而且成為全球矚目的研發熱點。同時隨著人們對這類材料的認識以及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可降解塑料將有極其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