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才是年輕人真正的退路?
2023-04-10 來源:唯塑傳播
近年來,送外賣成為很多年輕人就業的首選,外賣員越來越多也是不爭的事實。
有數據顯示,到去年外賣行業已經容納了2000萬人。而隨著疫情過去,更多的人員涌入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外賣從業人員的數量還在增加。
伴隨外賣人員數量的增加,可以想象到分配到每個外賣人員的訂單必定減少許多。以至于有外賣小哥吐槽,送外賣的比點外賣的還多。

當今大的經濟形勢下,不但外賣行業如此,一些進入門檻比較低的行業如網約車司機等同樣如此,行業崗位已基本進入飽和狀態。
過去幾年,年輕人不愿意干制造業。但隨著經濟環境的改變,以及外賣大軍、網約車司機等的擴容,如今年輕人想要進廠也變得越來越難了。
過去幾年,許多工廠也在轉移供應鏈,勞動密集型制造產業不少都轉移到了印度、越南、東南亞等地。前段時間,很多電子廠搬走、富士康拆線轉移,招聘崗位變少的消息也在不斷流傳。
有部分在國外的博主發現,超市里的服裝鞋帽,中國產的比例在逐步下降,其他國家的越來越多,低端的產業確實在流失、在轉移。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國內制造業就業內卷,大量需要做低端制造業的勞動力沒有工作了。

那么,高端制造業呢?“我們需要高端制造業,高端制造業才能給年輕人提供就業”。這或許代表了很多業內專家的觀點。
中國要發展高端制造業不假,每個立足于制造業的發展中國家未來都是這個方向。但當下很多年輕人并沒有流入高端制造業,外賣大軍中有30%是本科以上學歷的。
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進入高端制造業。也并不是只要是大學生,就能進入高端制造業。高端制造業需要的是高素質與高技術能力的人才,而中國擁有龐大的就業人口,高端制造業顯然也不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這就決定了高端制造業無法完全容納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
中國有14億人口,美國3.3億人,整個歐洲43個國家才7.4億人。若是學歐美只做高端制造業,用服務業去接收制造業的就業人口,缺乏現實的國情基礎。
所以,中國的人口與國情決定了國內任何一個產業的供應鏈流失與轉移,都牽扯到大量的就業。中國制造業的勞動力技術水平,也無法支撐他們從事高端制造業或者薪水更高的服務行業。

發展到今天,隨著越來越多的低端制造業被轉移,今年來制造業也面臨著崗位不夠的局面。外賣員從業大軍越來越多,年輕人想要回到制造業,進廠也有了門檻。
國內制造業在用工上,更喜歡用熟手,可以較快的勝任當前的工作。而從生手到老手再到熟手,需要時間來磨煉。所以,年輕人想要回到制造業,進入工廠,也就有了門檻。
如今,相比以往,制造業的待遇也有了較大的提升。長三角、珠三角的許多工廠,提供了較好的工作環境以及資待遇。
制造業需要有讓年輕人長期打磨工藝與技術的環境與輕松氛圍以及保障體系,需要思考如何改變制造業的浮躁氛圍,如何推進低端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年輕人其實也應該正視與平衡短期賺錢與長期性事業的關系。

從長期與未來的發展方向來看,制造業的待遇并不算差。2021年就有文件顯示,在與從事生產最直接相關的大制造業中,一般操作/服務人員的年薪平均值為48660元,中級專業技術人員為75425元,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為101370元。總體上,制造業的薪資成長性會越來越好。
參考發達國家的經驗,如果制造業的熟練技術工人變少,藍領變成稀缺人才,藍領薪水超越白領的時代也終將到來。
以前想著失業了實在不行就去送外賣或者開網約車之類的,還有些收入,當做人生最后的退路。但如今來看,好好在一個行業沉淀,用心打磨自己的技術,才是年輕人真正的退路。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