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是環保殺手?可降解塑料是環保的唯一出路?

禁塑,是這幾年塑料行業繞不開的話題,但塑料為何屢禁不止?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它簡直太好用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材料能夠像它一樣兼顧堅韌、輕便、衛生且價格低廉,它已經滲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可降解塑料理論上是擁有非常美好的前景,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貴。解決了貴的問題,還需要解決性能太平庸的問題,抗摔比不上PC,耐熱比不上PA,防腐比不上PE,對于絕大多數行業來說,性能還是首要關注的問題,所以發展并不快。
前段時間,某國際大型家居零售企業宣布召回部分兩個系列的碗、盤和杯子,產品數量多達十幾萬件。通告顯示,這兩種產品由聚乳酸(PLA)材料制成,微波爐和洗碗機會影響該系列產品的耐用性。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這些產品存在破裂的風險,導致其所盛的高溫內容物滲漏而造成燙傷。
據了解,聚乳酸是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由可再生植物資源(如玉米)所提取的淀粉原料制成。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可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降解,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因而受到廣泛歡迎,并被視為未來塑料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而有研究機構和環保志愿者做過真實環境中類似的實驗:2014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模擬自然土壤,12個月PLA塑料試驗,其質量在12個月之后只是損失0.23%;2017年德國邁洛伊特大學400天的試驗,擺在海水和淡水里面,最后PLA只有約0.5%質量損失;這就是很多生物降解塑料所面臨的另一個現狀,就是理論上的降解條件,在現實中并不允許。
風口下的降解塑料
當下,環保成為各界日益關注的問題,塑料也從原先的方便實用,淪落為人們所詬病的破壞環保的罪魁禍首。在環保政策的驅動下,PLA、PBAT、PHA、PCL、PBS等生物降解塑料,在一次性餐具、包裝、農業、汽車、醫療、紡織等領域的應用正迎來市場發展新機遇。
基于此,許多有實力的大公司紛紛投入巨額資金到降解塑料的風口之中,多家可降解概念的上市公司的股價應聲大漲。從公布的半年報等數據來看,可降解塑料概念股超7成上半年業績報喜。
然而,可降解塑料產品的普及依然面臨著許多問題。產能跟不上、產品價格較高、產品的耐用性等都是可降解塑料自身需要邁過的難關。如我們經常看見的可降解薄膜產品,它的保質期僅有半年,超過這個時間,它就會變脆、變碎,嚴重影響使用。
在碗、盤等餐具上,作為食品接觸用可降解塑料,國家更是制定了強制性標準GB4806.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塑料制品》,它所規定了食品接觸用塑料單體及其他起始物的特定遷移量、特定遷移總量限量、最大殘留量等理化指標。
長時間的使用容易引起破碎的風險,導致許多耐用型產品無法應用可降解塑料生產,這也是許多國家至今仍沒有把可降解塑料作為首選的重要原因。對于可降解塑料產品,這些國家大多采取的是不支持也不反對的態度。
不可能完全降解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可降解塑料并不能真正的實現全降解,而是會有相當數量的化學助劑殘留物。
為了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和制品的柔韌度,在原材料中加入增塑劑(如鄰苯二甲酸酯類、壬基酚),或者為了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而在原材料中加入抗氧化劑,以及某些可降解制品在生產過程中加入高分子熱熔膠、熒光增白劑等,都有可能使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在接觸食品的過程中遷移出來,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健康。
全降解地膜的初衷也是為了保護地球環境污染,但由于它不能實現全降解,全部變成碎片灑落在土地里,它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助劑,這些助劑是降解不了的,最后土地就會被塑化,或者變成石頭(水泥結塊)。后果就是,種植環境都被破壞掉,帶來的危害比普通薄膜產品更加嚴重。
重復使用或是另一條出路
隨著環保意識日益盛行,越來越多的商家瞄準了消費者的環保心理,拿普通塑料甚至于還達不到普通塑料要求的餐具冒充“可降解”塑料。
同時,“真降解”的餐具同樣也存在一些問題。可降解餐具的安全性能差,儲存時容易發霉和腐爛。
另外,為了達到降解目的,這類餐具里往往有較多添加劑,而這些添加劑容易溶解到油或酸性食品里,影響食品安全等等問題,而且可降解餐具的相關性能比較特別,若不加強質量控制,很容易出現安全隱患。
相比可降解塑料產品面臨風險,普通的塑料產品有著很大的優勢,不僅在質量方面能有很好的保證,在使用期限上也比降解產品延長很多,十幾年前買的塑料杯子,可以百年不腐,材料也可以回收再利用。
綜上所述,不論是從使用成本還是資源的再生利用,還是對環境的危害程度,可降解塑料和普通塑料都有各自獨特的優勢,或者我們需要做的更多是轉變自身觀念,而不是一刀切對所有塑料產品都一禁了之,關鍵是要從成本、資源、環境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再去采用相應的材料,生產出適用的產品,從而實現真正的環保。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拋開成本談任何問題都沒什么實際意義。
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塑料的發展和禁塑,體現了人類文明進程中,對不同價值追求上所呈現出的矛盾。也正是這種矛盾,促使了我們不斷的思考更完美的方案。對于我們普通人,對塑料進行妖魔化既無必要,也毫無意義。保證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做好垃圾分類減量化,其實就是對自己和環境最大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