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工廠在當下的塑料行業行得通嗎?
2021-12-17 來源:唯塑傳播
有人說,當下是共享經濟的時代。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隨處可見,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

在制造業,共享工廠的概念也于數年前開始悄然而生。前有浙江服裝產業的“共享工廠”,近有山東省平度市明村鎮成立的全國首個橡膠“共享工廠”,共享工廠模式似乎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共享工廠這么好,那么,它在塑料產業行得通嗎?
首先,我們要明白,共享工廠是對各類生產經營資源進行整合重組的工廠,是工廠生產經營運轉的一種新方式。它的出現,給我們打開了生產經營的新思路,也會對帶有定制加工特點的各個行業帶來新的變化。
對于小企業而言,共享工廠模式可以從總體上減少投入成本、解決局部資源短缺問題、提高效率和效益。目前共享工廠中,共享較多的資源,主要還是生產場地、生產設備和加工能力。

尤其是對于那些手里有訂單、缺乏生產條件、有創業熱情的個人,共享工廠模式也可以讓他們使用工廠里的資源進行生產,甚至多個訂單產品在一起進行生產,從而提高工廠設備的運轉率和工人的工作效率。
其次,共享工廠的出現,是隨著電商渠道的逐漸擴大,以及消費需求呈現小批量、多樣化和個性化定制的特點,還有共享經濟背景下而出現的。這也就決定了共享工廠的特性——小批量生產、多樣化生產、高效快速生產。
這種共享工廠模式下,工廠的生產經營就提出了全新的挑戰,而這些又恰恰是塑料產業所做不到的。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塑料產業的生產需要開模以及加熱生產,模具的費用以及加熱所產生的的廢料都是成本。若是訂單量小,產品的單價就會很高,客戶難以接受,反之,企業就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對于一些比較飽和的工廠來講,它們是可以將多余的訂單分配給其他比較匱乏的工廠,并且根據各個工廠的實力,進行合理的分配。但這是由來已久又極為常見的工廠合作模式,算不上真正的共享工廠。即便是如此,絕大多數的工廠都是希望將訂單收歸己有,畢竟訂單就意味著生意,對于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
最后,也有一些專業性強、產業聚集度高的地方,在當地政府或者大企業的牽頭下,多家工廠從生產的源頭也就是原料的環節出發,進行統一化標準化的生產,減少資源的消耗以及環境污染。但原料的配方及用料涉及到工廠的商業機密,而且工廠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目的,這樣的共享模式,想來也不是工廠喜歡看到的。

站在風口下,豬也能飛起來。
這么多年過去,共享工廠并沒有成功地飛起來。
至于浙江服裝產業共享工廠的成功案例,于塑料產業來說,并無太大的參考意義。因為熟悉這兩個行業的人都明白,兩者之間的本質特性相差很大。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方面都能夠實現共享,但是有一點還是望大家警惕,那就是任何的東西都是需要有度的,也就是合理就好,共享工廠也是如此。
